姜兴宏:首钢90周年企业文化经验启示

[阅读: 次]  日期:2012/04/17  来源:  [字号: ]

 

姜兴宏:首钢90周年企业文化经验启示

    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首钢建厂90年来,经历了解放前30年、解放后30年、改革开放30年,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为中国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钢企业文化同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经营发展紧密相联,也经历了从散弱到强盛、从萧条到繁荣、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总结分析首钢90年企业文化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

  一、企业文化不只是企业自身诸要素的产物,同时还受到企业所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极大影响。

  从首钢年的企业文化发展历程来看,解放前30年,首钢历经沧桑、饱受磨难,那期间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支离破碎、软弱涣散;解放后30年,首钢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改革开放以来,首钢人敢为人先、严格管理、追求卓越,开拓创新、进取创优、激情创业企业文化强势有力,生机勃勃。首钢企业文化之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文化特征,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起了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首钢建厂之初,从企业社会背景来看,当时大总统徐世昌、副总统黎元洪、国务总理段祺瑞等许多政界、财界、商界、教育界要员都是龙烟铁矿的重要股东;从组织制度和管理理念来看,龙烟铁矿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股份制组织形式;从企业技术水平和工艺装备来看,龙烟铁矿的设备大部分是从国外尤其是美国、德国进口的,其相关人员都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如此优越的企业综合实力,却是命运多舛、惨淡经营。其中原因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生不逢时”。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军阀混战的动荡时局和积贫积弱的经济状况,从根本上制约了龙烟公司的成长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整个中国社会呈现出蓬蓬勃勃、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首钢工人阶级脱离苦海,获得新生,翻身做了企业的主人,首钢人钢铁报国的雄心壮志在一片废墟上萌芽、生根、开花、结果。他们发扬主人翁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迅速恢复生产,进行大规模扩建,使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在此期间,首钢工人阶级展示出来的“回马坡前不怕鬼,强敌面前不服输”、“一天打八仗,三天不卸甲”、“顶破天花板,才能见青天”的艰苦创业豪情,形成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为了国家的发展,不把钢铁搞上去誓不罢休的精神,成为首钢人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的重要基石。

  1978年以来,正是在国家开始推进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首钢率先实施承包制,开创了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正是在这一时期,首钢人提出了“做天下主人,创世界第一”的企业口号,在管理上严格执行“三个百分之百”,在实践中形成了“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的三敢精神。进入21世纪后,正是在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大背景下,面对北京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举办奥运会的新要求,首钢率先进行我国乃至世界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性大搬迁。在搬迁调整的过程中,首钢积极培育和弘扬“自强开放、务实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树立“没有发展就没有首钢一切”的十大经营理念,强化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创新创优创业、建设21世纪的新首钢”作为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努力打造首钢新时期企业文化体系。

   首钢90年曲折艰难而又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有力地说明,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形成,都不是某个企业领导者和企业自身主观臆断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时代潮流、社会背景、企业环境和企业自身诸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企业共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主动性,确保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要回答“企业为了谁”的问题,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在这里,“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同企业相关的一切人,具体地说,也就是要做到国家、社会(包括客户)、企业、职工利益的协调发展。一个核心价值观错误的企业,是很难持续健康发展的。

  在首钢90年历史上,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企业价值取向是不同的。首钢建厂之初,它的性质是官商合办,虽然有着“实业救国”的价值取向,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更多地是为了军阀、官僚、政客、商人等少数人的利益。在日军占领时期,当时的石景山制铁所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凌辱、剥削压榨中国人民的工具,它的存在同它所处的社会和民众的利益完全是对立的,它的企业价值观完全是扭曲的。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首钢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人民为本”、“以人为本”才成为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才真正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使企业文化真正走向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只有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确保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保企业文化的勃勃生机。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企业文化受时代精神和社会潮流的极大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首钢来看,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根据新形势、新问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上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以后,首钢率先提出投资大包干和承包制,转变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首钢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思想观念的转变推进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展。

  改革开放之初,面对“左”的思想在企业中的严重禁锢,首钢提出“让思想冲破牢笼”,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积极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广大职工从理论上懂得了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大胆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期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进行。

  进入新世纪,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首钢以思想文化创新为先导,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推动干部职工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首钢人在思想大讨论中解放思想,在比学先进、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在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中解放思想。通过不断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首钢的改革发展上来,从而为首钢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首钢发展的动力和法宝,解放思想的深度决定着首钢发展的速度,决定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程度。

  四、只有坚持领导高度重视并率先垂范、职工全员参与并身体力行,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的引领导向、推动实践的作用。

  企业先进文化的形成,既需要领导者充分发挥倡导、垂范、推动作用,也需要广大职工对企业文化的共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把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注入企业之中,让广大职工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建国以来,首钢在各个时期的企业主要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用先进的文化建设干部职工队伍。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是企业文化的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和示范者。从首钢企业文化的形成看,无疑凝结着首钢各个时期企业主要领导人的个性特点、生活阅历、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标准等。

  首钢党委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必须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党政一把手做起,用自身优秀的价值观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去感染和带动广大干部职工,首钢各级领导要努力成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有力组织者、带头实践者。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广大职工明白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2005年底,按照首钢党委的统一部署,首钢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全员培训。这次培训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在首钢史无前例。到2006年底,全集团72157人参加了培训。全员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企业文化全员培训取得了巨大成效,给首钢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五、只有坚持服务于发展战略,坚持结合实际、解决实题,才能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首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服务,为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服务,为实现首钢发展战略目标服务。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紧紧围绕首钢“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建设21世纪新首钢”美好愿景为方向,深入开展创新创优创业活动,使首钢的战略性转移和结构调整得以顺利进行。为了紧紧地围绕首钢总体战略目标,首钢有组织、有步骤、全面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地用文化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首钢总体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只有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实际相融共进,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在企业中落地生根,发挥作用。首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与体制机制改革、经济技术创新相结合,与搬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例如,2003年首钢决定调整发展战略,随即组织开展了“八破八立八做到” 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活动,破除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随着首钢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首钢的钢铁产品也从以长材为主向板材转移。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目标、发展思路,企业的精神、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都要围绕板材生产展开,全面开展了构建具有首钢特色的板材文化体系的活动。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生产经营的提升又激发了干部职工们开拓进取的创业激情,从而形成了一个“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良性互动。

  六、只有坚持开放学习、博采众长,走出去、请进来,才能不断为企业注入新思想新理念,确保企业文化的旺盛活力。

  自近现代以来,世界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剧。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不断开放学习、善于学习,努力吸收一切先进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是企业文化能够保持旺盛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首钢在开放中学习,在学习中开放,努力破除封闭狭隘的僵化思想,坚持培育开放的文化、学习的文化。在一系列思想文化创新活动中,引导职工树立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的新观念。引导各单位在“走出去、请进来”中博采众长,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同时,以深入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平台,开辟了各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如联合办学、继续教育、赴国外培训、创建高端研发平台等,为首钢改革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

  七、只有坚持将企业文化典型化、具体化、制度化,才能确保先进精神理念认识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先进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是企业精神和先进理念的象征,具有强大的示范、辐射、传承作用。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迄今,首钢共有894名职工分别获得全国和省、部、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其中全国劳模32人。首钢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典型给予重奖表彰,为他们树碑立传。先进典型是首钢人的杰出代表,也是首钢优秀文化的建设者和诠释者,他们为首钢两个文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是首钢光荣传统与优秀文化的旗帜。

  文化属于意识形态和精神的范畴,但文化建设和塑造光凭宣传和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有物质的、制度的硬性规定作保证。首钢钢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是一种连续化的、复杂的联合劳动,必须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要求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首钢多年来坚持严格的管理制度,狠抓从严治厂的文化,坚持引导职工有意识地培养严格的作风,注意在各项工作实践中锻炼优良作风。多年来首钢无论是参加国家还是北京市组织的大型活动,包括国庆阅兵、奥运活动都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受到上级信任和各界广泛好评。

  八、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手段、丰富载体、搭建平台,才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确保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俗话说,做饭要有锅台,唱戏要有舞台。企业文化建设,也要有丰富多样、生动有效的载体和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年初开展的“首钢十大新闻”评选活动,规模大、范围广、影响深,实际上是对企业先进理念和优秀文化的一次发掘、升华和宣传倡导。每年召开的首钢党委扩大会和职代会,都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企业下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先进理念,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提出贯彻落实的要求和措施。每年五月举办的“首钢月季园赏花会”,已经成为首钢对外展示和交流的一个窗口、一道风景、一个品牌。每年中期,首钢都要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召开一次全集团范围内的经验交流会,而且年年有目标、年年有主题、年年有创新、年年有超越。每年的经验交流会,都为首钢的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一个成果展示的平台、探讨交流的平台、宣传贯彻的平台,成为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力助推器。

  在强化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方面,首钢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载体和手段,先后建成中国首钢网络电视、首钢日报网站,各单位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其中中国首钢网络电视是国内企业首家推出的宣传企业方针政策和思想文化、适应一业多地信息交流的新平台。分布各地的首钢职工通过现代化的交流平台,可以及时了解首钢总公司的新精神、新动态,从而使现代化的传媒和手段成为首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九、只有坚持系统规划、合力推进,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全面深入、切实有效地建设发展。

  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不会轻易被人们接受。因此,在贯彻实施中要系统规划、加强领导、合力推进。首钢在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做法,概括地讲就是“五有”、“四强化”。“五有”,就是首钢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做到有组织机构、有活动策划、有培训教材、有检查考核、有案例典型。“四强化”,就是首钢的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做到强化协作、强化宣传、强化教育、强化统一。

  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底蕴,是企业不断战胜困难挑战、持续创新发展的最深层次驱动力。

首钢90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企业实践证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文化传统、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首钢推进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是改进领导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知名度、不断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应对各种风险危机、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大法宝,是首钢人无比珍惜的企业软实力和无形资产。

 

——2009年“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全国企业文化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作者:首钢集团党委副书记

评分:

阅读排行

版权所有: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 未经书面许可 严禁复制本网站内容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