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问题,新答案

  日期:2012/03/13  来源:  [字号: ]

作者:郑家勤  来源:原创  发表时间:1996-07-01

根据花旗集团(CitiCorp)银行私人业务部的信息,其亚洲储户中,超过100万美元的帐户在过去四年增加四位,达到8000个。《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预计,亚洲非日裔百万富翁到1996年将倍增至80万人。 

    整个亚洲经济增长的动力显然来自大大小小的企业家。当然,他们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是什么使他们成功的呢? 

    《商业周刊》1993年底的一份特别报道中,排列了亚洲十大企业家。他们是香港的李嘉(位居第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泰国卜蜂集团的Dhanin Chearavanont(切拉华农)、曼谷银行的Chartsiri Sophonpanich(索方班力)、印 尼三林集团的林绍良、、印 尼的Eka Widjaja(威迪加加)、马来西亚的Robert Kouk(罗伯特.郭)、台湾的蔡万霖、香港的郑裕彤和李兆基。 

    据报道,他们的个人净资产都超过了50亿美元,并且都是华裔。虽然房地产并不一定要他们的主营业务,但都有所涉足。他们95%以上的时间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 

    这些家产有10亿美元的企业家都喜欢利用家族集团相互结成战略经营联盟。亚洲企业家向来能敏锐地评估机会,然后利用家族集团非常顺利、迅速地跨过国界经营。 

    他们中国的投资最好地说明了这点。仅在过去两年中,家族集团对中国的投资估计占所有外来投资的70%以。 

经营哲学 

    他们在中国的经营活动也说明了亚洲家族集团的经营哲学。这种经营观与人们传统上对他们的看法并不完全吻合。 

    是什么吸引他们去中国呢?当然,首要的原因是非常实际的:巨大的市场和廉价劳动力。至于其它原因就不那么明显了。 

    感情纽带?有一些,但不是主要因素。最重要的是,他们了解中国并擅长与大陆的中国人相处。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之间的民族感情纽带能够超越其利害关系,完全不是。只不过是由于他们其拥有共同的文化标准,更容易达成共识而已。

语言?不,语言也不是主要的,文化纽带才是。这根纽带能使两个华人结成方便的联合体,不管他是泰国华人还是马来西亚人。 

    一个华人很容易揣摩另一个华人的思想动机。所以,印 尼的三林集团与新加坡的The Wee Group(编者译:威氏集团)可以在新加坡共同掌管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李嘉诚的新世界与郭氏的新鸿基能够携手在大陆武汉市谋求商业开发。 

    通常,这类联合是基于一些短期的利益因素,例如为了分散风险、交换思想或协调行动。 

    不过,现在似乎有一种华人集团联合的趋势。马来西亚丰隆集团的郭伶灿被几位新加坡籍华人说服,最近参与收购了生产食品饮料的上市公司杨协成(香港)有限公司。原因十分简单:文化一致、沟通容易、利益驱使。 

华人是天生的企业家吗? 

    不一定,自由经济毫无疑问是西方的舶来品。介东南亚的亚洲企业家大都是中国血统。南韩、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通常被称作"四小龙"。更具体地说来,它们直接继承了远东文化价值的主要来源:中华文化。四小龙均拥有一种共同的文化遗产,即儒家学说。 

    儒家文化传统是否有助于培养亚洲企业家? 

    毫无疑问,四小龙拥有很强的儒家核心文化价值。在日本发及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也是如此。 

    然而,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勤劳、节俭、尊敬长辈,还有一系列调和宗教信仰的习俗,只不过是儒家基本价值体系的一些侧面罢了。著名华人学者、香港大学校长王庚武称之为"通俗儒学"(Low Confucianism),以别于"高雅儒学"(High Confucianism)或称天子帝级的价值体系。后者代表中国封建皇朝阶级的价值体系,不为普通民众所用。这样,封建帝制时期的中国人就按尊贵程度和重要性被分为士、农、工、商四等。其中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最低。 

    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亚洲华裔企业家的亿万富翁,没有一个是中国北方人!很可能是上海等沿海港口地区的西方式商业精神促进了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崛起。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对南方的商业活动从不予以重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中国的资本与技术资源都是通过南方引来的。当然,当代中国领导人完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华人的共同特点 

    华人受教育的情况如何呢?华人企业家接受的教育比常人所想的要好得多。象李嘉诚和马来西亚云顶集团的林梧桐那样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的人只是他们那个时代造成的。 

    亚洲人重视教育这事实举世闻名。本世纪初,华人移民区修建学校,从中国引进教师,努力保证下一代能受到自己没能受到的良好教育。近几年来,美国一流的大学和商学院中,亚洲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那么,亚洲的企业家们拥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从我们在亚洲的跨国集团和本地企业中做过的咨询中,可以看到以下一些特点: 

    喜欢不进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就"签约"。决策速度很快。 

    喜欢自己当老板。常可看到一些高素质的专业人士放弃现有工作,创办家庭作坊式小公司,因为在亚洲人心目中,自己做老板是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 

    愿意远离家乡去更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工作。 

    能将逆势变为创业机会。例如,十年前,当Rollei(编者译:洛莱公司)在新加坡的分公司倒闭之后,它许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开办了自己的公司。 

    亚洲企业家对业务环境的判断务实、敏锐。他们注重市场,而且专心如一。 

    在其它广大,,他们常表现出一些自相矛盾的特性。比如他们很节俭,但对其所在的社团组织、业务伙伴和家庭成员慷慨大方。但是,他们又反过来要求这些人忠心耿耿,勤奋努力。 

    通常,他们有一种长期的职业观,从不轻易解聘员工。但是,他们对与利润挂钩的薪资计划持怀疑态度,反对将短期利润与奖金福利挂钩。他们认为,这样会诱导员工追逐短期目标,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对于投资,他们宁愿做长期打算。 

创造性模仿 

    亚洲企业家通常不会自己从事科技发明。台湾的宏綦公司虽然占有全球3%的个人电脑市场,但很难说它拥有真正革命性或创造性的技术;声霸卡软件是生于新加坡的、创新科技公司创始人沈望傅的突破性产品,但也只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良。京都大学的Yoshihara Kunio(吉原)在The Rise of Ersatz Capitalism in South East Asia(编者译:东南亚合成资本主义的崛起)一书中,把这种类型的创新称为"无技术发展"。 

    吉原还阐述了丰田 佐吉如何对英国缝纫机进行改良,发明了日式缝纫机,从而帮助日本在30年代建起了纺织工业。后来,丰田创办了丰田汽车公司。 

    "无技术发展"会使亚洲企业家的经营活动缺乏创造性吗? Peter Drucker(德鲁克)认为不会。他引用哈佛大学Theodore Levitt(拉维特)发明的"创造性模仿"一词说,企业家所做是其他人已做过的事,它之所以有创造性,是因为应用这些技术的企业家比发明家更了解发明的意义。

毫无疑问,亚洲企业家从创造性模仿中获益良多。他们务实、理智地瞄准市场。1947年,盛田昭夫首次从书中看到半导体介绍,便飞到美国花25,000美元从贝尔实验室购买了新产品的专利。两年后,索尼推出第一台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重量不到市场上晶体管收音机的五分之一,成本不到三分之一。三年后,索尼的廉价收音机垄断了美国市场。五年后,日本占领了全世界的收音机市场。 

追求变革 

    四十年后的今天,盛田昭夫等日本企业家、海外华人及其他正在崛起的亚洲企业家,成功地开创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模式,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不过,随着亚洲快速地向前发展,亚洲企业家的个性也在变化。 

    亚洲经济正在相互繁衍,充当外来经济配角的时代已一去不返。中国正日益成为刺激发展的因素,同时也是完整的儒家价值体系至高无上的参照源。在亚洲,人际关系风络仍将是企业活动的重心。 

    但这并不意味阒亚洲会有任何排外情绪。这里疆域辽阔、情况复杂,有足够空间供所有人发展。美国和欧洲依然在这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亚洲非常重视它们的技术。西方公司越来越多地委任当地企业家来负责其在亚洲的业务。 

    这催生了一支亚洲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泰国同样出色。他们受过良好教育,大都有美国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精通多种语言。由于能与西方公司进行有效沟通,他们已成为西方公司在亚洲的纽带和关键领导人。 

    这些经理人在完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没有任何旧的情感包袱,因而能客观地评价机会和风险。他们对技术有特别的爱好,在技术、财务、基础建设和地产等领域都有大量投资,是很好的多面手。 

    有些基本的素质是坚持不变的。这些新型企业家与其祖辈一样,积极进取,勇于冒险,当然也非常务实。最重要的是,他们具有高度的亚洲意识,甚至颇以此为豪。亚洲国家政府更为扶持商业,因此,这些企业家会继续使亚洲冲劲十足,勇往直前。 

作者郑家勤是新加坡Egon Zehnder International公司的合伙人经理,负责这家瑞士国际经理猎头公司的东南亚业务。徐杰译。

评分:

阅读排行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69066 010-64077884  E-mail:bjawe@vip.sina.com 协会微信公众账号:ibjawe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西局南街168号(丰顺驾校院内)
版权所有: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