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社会责任 实干实业兴邦

——学习十八大报告的几点思考

[阅读: 次]  日期:2013/01/11  来源:  [字号: ]

北京今圣梅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晓曦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最强劲的呼声,是“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民生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收入公平……这些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一系列民生热点,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平、平等、保障是人们真正渴望的社会发展目标。共同富裕无疑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期盼,也应该是每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民营企业家的行动目标。

一、建成小康,发展共享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致力于为民和清廉,为百姓安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八大报告关注的民生话题都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想得最多、考虑最多,也是最闹心、最犯难的事情。报告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党的建设等重大课题时,没有回避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而是具体而平实地说出了老百姓爱听、愿意听的心里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十八大报告句句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生动地展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读十八大报告,笔者认为,它实实在在从群众利益出发,为当前和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一来实现成果共享。 “居民收入倍增”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体现了“发展为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居民收入量化是一种自我加压,也凸显了责任意识和为民意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二来把人民对“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期盼落到实处。不论是国内生产值翻多少,也无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多少,老百姓讲求的是实惠。收入多起来,荷包鼓起来,其它数据的提高才有意义。二来目标彰显出党的执政理念和能力,靠的是经济实力,此种实力来自何方?只能靠发展,用发展创造财富,用发展增加收入,而“收入倍增”是对发展的要求更高。

二、实业实作,勤劳致富

    十八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体经济强,则国民经济强、民心稳、社会安。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发展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确保经济平稳增长的应有之义,是有效扩大内需、吸纳就业、提高收入的根本举措。这既是现实需要,更是长远需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要在全球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依赖实业经济的勃兴。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根源就是金融业的过度扩张和虚拟经济的膨胀,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发达国家都在认真反思,欧美国家都在进行再工业化。

    在欧美其他国家不断地向外地转移工业时,德国持之以恒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最小,也就有了在欧洲傲视群雄的底气。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第一基地,世界都在指望中国和德国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近年以来,“用钱生钱”显然比实业来得轻松愉快。专心实业似乎已经 落伍了。松下幸之助、韦尔奇不再时髦,巴菲特、索罗斯的传奇才更令人津津乐道。在实业界打拼的企业家萌生退意,向往去做一个投资家。因此必须高度警惕我国已经呈现出实体经济萎缩、虚拟经济过度扩张的现象。中国的产业经济面临升级转型的重大时刻,更需要实业家全力以赴,加大投入。

    实业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基石,没有实业哪来的国家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所以干实业的人也应该受到尊重。一方面,实体企业家们需要抵御诱惑,抵制投机之风;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努力营造氛围,凝聚“实业兴邦”的价值理念,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引导和宣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良好氛围。

三、扩大就业,大有作为

    十八大报告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我国的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就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必然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是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密不可分。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劳动力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劳动密集并不代表技术粗糙、工艺落后,不代表企业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市场竞争能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环境污染没有必然联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耗用自然资源也没有因果关系。我国的劳动费用正在逐年提高,但劳动密集型产业非但不能移出,仍然大有作为。

    美国的经济复苏因就业的瓶颈而步履蹒跚,金融危机似乎得到了缓解,但是失业率却随着企业的不断裁员屡创新高。20国集团首脑伦敦峰会的主题是“稳定、发展、就业”,就业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只有就业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方能发展。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就业就更为重要了,这直接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被迫向内需化转型,而国内消费市场确乎也出现了旺盛之势,而这其实正是实业家可以大展雄心的时刻。

    “中国制造”需要转型、升级与创新,大体方向是没错的。但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地创造就业机会。保增长、建和谐社会,必保就业;保就业,必保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政府应该把保就业和保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国策,以法律保护之,以政策扶持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应当迅速转变观念,改变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定势,从技术、工艺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创造财富,履行责任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力量,是繁荣城乡经济的有力支撑。一个地区,有“民”才稳、有“民”才富、有“民”才活。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要全力支持、鼓励、引导、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出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形成国有、民营、三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反观民营企业,确实存在着无视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作用,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等方面的问题,现在到了企业家要认真对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了,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是任何一个当代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必须摒弃的,因为只有“民族好,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社会对组织所具有的经济、法律、伦理、慈善方面期望的总和。联合国2000年实施的“全球契约”计划,提倡包括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等4个方面的十项原则,目前已有2900多家世界著名企业加入全球契约。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雇主组织等也都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形成共识。现在已经有一批社会企业家,“他们为理想驱动,是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最终是要建设一个更好的世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应该学习他们,应该通过积累财富、创造财富,把企业的发展与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统一起来。

 

 

 

 

评分:

阅读排行

版权所有: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 未经书面许可 严禁复制本网站内容
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